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东北三省重化工业发展路径依赖因素及动态比较
所属图书:通向复兴之路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
关键词:
路径依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四年来,东北区域生产要素集聚水平明显提高,但是距离东南沿海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基础好,而区域经济发展却滞后,其原因何在?一个明显的感觉是:“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区域形成主要是企业市场区位选择的结果,而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却主要由政府撮合,企业没有成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角。造成这种差距的基本原因往往被归咎于东北区域资源配置的主体是国有大型企业,配置资源的主要对象是垄断性较强的重化工业,政府在主导产业资源配置中直接干预较多。然而,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基本经济结构难以发生根本性改变的既定趋势下,国有企业和重化工业能否以建立产业集群的方式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体,从而极大地提高区域资源效益,这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本章将就此进行深入探讨。

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绩评价

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伴随工业化同步推进。20世纪50~80年代初在计划经济配置下,东北形成了比较紧密的区域经济分工协作联系,主线条有两条,即:石化通用设备制造—采油—炼油—石油化工—化工制品;矿冶设备制造—采矿—金属冶炼—制材—加工机械装备制造—交通运输和电力设备制造。这些产业链以其较强的生产集聚、供销衔接和外部经济性,成为具有一体化特征的、初步发育的跨地区产业集群。改革前,影响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因素是所谓“条块”矛盾,主要体现为:中央部门对于区域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直接管理,产品研发、投资、供销大权集中于中央部门,初步形成的区域产业集群主要体现为区域内企业间直接的配套生产、定向供销联系和基础设施共享。地方政府对于地方经济和企业实行计划管理,并为中直产业提供区域性的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