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基于调查实验法的校园欺凌概念界定:儿童和青少年的视角

  • 作者:于丽颖 龚泽鹏 韩自强 出版日期:2021年1月
  • 报告页数:17页 报告大小:
  • 报告字数:19237字 所属丛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集刊
  • 所属图书:风险灾害危机研究(第十二辑)
  • 浏览人数:640     下载次数:0

文章摘要

重复性、故意性和权力不对等性三个特征一直以来被视为校园欺凌的界定标准。校园欺凌常包括言语欺凌、肢体欺凌、关系欺凌和网络欺凌,其中关系欺凌是最隐蔽的,也是常被社会各界所忽视的一种欺凌形式。本文选择以关系欺凌为代表,探究儿童和青少年自身在界定欺凌时对重复性、故意性和权力不对等性三个标准的判断。我们采用调查实验法(Survey Experiment)开展研究设计。根据重复性(一次/多次)、故意性(无意/故意)和权力不对等性(对等/不对等)的取值情况(均为2个),本研究设计了一个包含8个(2×2×2)情景的调查实验。然后于2019年在甘肃和江苏两省的中小学生(N甘肃=1750,N江苏=4978)中开展了调查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实验情景中存在重复性特征或故意性特征时,情景被界定为欺凌的可能性更大;是否存在权力不对等性特征对情景被界定为欺凌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基于此,本研究提出校园欺凌的界定应重点考虑重复性和故意性两个特征,而不必过于关注权力的不对等性。这为重新审视校园欺凌的界定标准和今后开展相关干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作者简介

于丽颖: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博士研究生;

龚泽鹏:四川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研究生;

韩自强: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风险治理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美国特拉华大学灾害研究中心灾害科学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方向为社会治理、公共安全、灾难和应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