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伊利程序性司法审查理论的逻辑谬误及其原因分析

  • 作者:李帅 刘亦艾 出版日期:2020年3月
  • 报告页数:28页 报告大小:
  • 报告字数:25132字 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人权研究(第二十二卷)
  • 浏览人数:241     下载次数:0

文章摘要

伊利开创性地提出了“程序性司法审查理论”,但若沿其审查思路进行分析,进而抽象出其“程序”之义,将发现在疑难案件中拒斥“界定价值和推行价值”的纯粹程序性审查是不可能的。程序性审查方法虽然存在,在适用中却遭遇最终需诉诸价值的逻辑困境,这在表面上看是由于伊利对“程序类型”和“程序审查标准”的论证不够全面与连贯,但其根源在于他所依赖的实质代表理论无法真正地为他提供一个程序性审查的有效基础。单薄的论证无法带来智识的创获与提升,只有深入伊利的司法审查理论框架并与之对话,方知其“程序性”体现在何处又失败在何地。

作者简介

李帅: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博士后,法学博士。

刘亦艾:华东师范大学企业合规研究中心研究员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