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中国农村教育财政体制的历史沿革(下)

  • 作者:刘惠林 出版日期:2012年5月
  • 报告页数:66页 报告大小:
  • 报告字数:63020字 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中国农村教育财政体制
  • 浏览人数:270     下载次数:0

文章摘要

战争年代的革命理想主义的教育思想和经济发展需要的现实主义的教育思想始终奇异地相互交叉主导着新中国成立后前三十年的中国教育的发展,也包括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农村教育财政仍然没有打破历史的惯性,乡村教育的经费主要靠乡村自身筹集。新中国成立后的后三十余年,中国的教育走向一个不断变革的道路,求真务实的路线取代了充满理想色路线。但在改革开放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乡村教育实行 “以乡级财政为主,农民自筹为辅” 教育经费筹措机制。在中国新式农村教育出现了百年后,开始形成一个以国家财政为主体的农村教育财政体制,结束了依靠农村自身财力发展农村教育的历史。

作者简介

刘惠林:1957年9月生,山东阳谷人。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副院长,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学科带头人。先后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现从事教育经济、教育财政、农村教育等领域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项目2项,省级项目10余项。代表著作有《中国区域教育投资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中国的发展与教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中国地方教育财政问题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