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同时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自此,我国开始了经济市场化趋向的改革,金融领域的“大一统”体系被分解,城乡金融关系进入分化时期。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金融领域的改革也要求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金融体制,国有银行开始由专业化向商业化、公司化发展,而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缓慢,还处于传统金融阶段。而且,在“城市偏向”导向下,农村金融资源向城市流动,支持城市经济发展,这促进了城市金融现代化发展,也使得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
<<
陈俭:男,河南省罗山县人,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与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城乡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在《江汉论坛》《华东经济管理》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3篇;主持国家级项目2项,即“中国农村信用社研究”“新中国城乡金融关系发展研究(1949-2019)”,参与国家级重点、重大项目2项,主持或参与省部级项目10余项,出版著作2部;获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以及其他省厅级奖多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