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论宪法中的言论概念

  • 作者:郑晓军 出版日期:2022年4月
  • 报告页数:33页 报告大小:
  • 报告字数:34871字 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人权研究(第二十五卷)
  • 浏览人数:632     下载次数:0

文章摘要

宪法言论自由是否应解释为发表各种言论的自由?实践中对言论概念存在不少误读。解释言论自由的规范内涵,有必要区分宪法权利的调整范围与保障强度,发挥调整范围的“过滤网”功能,避免在言论限制问题上产生不必要的分歧。“公民有言论的自由”并不是指个体有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自由,其核心要义是防备公权力对公民言论的控制。判断某一言论是否由宪法调整,关键看其是否有被公权力侵害的风险,是否应被移出日常立法过程。由宪法调整私人言论不仅没有必要,而且存在相当程度的风险。由此,不应无限度地扩大宪法中言论概念的外延,对于言论歧视、监管现象,需确定其中是否存在公权要素。如果政府参与、协助、鼓励、授权或委托私人从事言论审查,那么可将私人行为视同国家行为而受到宪法约束。

作者简介

郑晓军:清华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