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2007年完成高中教育后进入劳动力市场人数
所属图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9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关键词:
如何认识劳动力市场供求

中国是个劳动力资源存量丰富的国家,这原本是一个没有争议的话题。但劳动力资源存量丰富,并不意味着中国永远无法为劳动者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随着刘易斯转折点的来临,关于中国劳动力市场形势的判断出现争议:劳动力短缺与长期以来强调的就业压力似乎存在矛盾;失业现象是就业岗位的总量不足还是结构失衡也莫衷一是。在本章,我们将对两种看似大相径庭的说法进行梳理,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中国劳动力市场形势的原貌。

判断劳动力市场形势的两种方法

在计划经济时期,城乡分割的就业体制非常明显。在农村,土地为农民集体所有和经营,农业生产成为解决农村居民就业几乎唯一的途径。在城市,以计划的形式配置资源使得城市劳动力的就业成为政府必须解决的问题。在市场机制完全缺失的情况下,政府对于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劳动者的安置,几乎成为解决就业的唯一渠道。在这种计划主导的就业体制下,城镇就业有以下两个特点。

首先,是全面就业。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并不存在与市场经济兼容的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居民的收入和福利的来源都依赖于其所服务的单位,因此,全面就业是确保城市居民收入和福利的最主要的手段。这种局面给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就业主管部门,带来了工作上的压力。政府有义务为每一个城镇劳动者提供工作岗位。

其次,是稳定就业。计划经济的就业体制并不存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相互选择的过程,因此,个人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是终身的。一般来说,一个劳动者,一旦被安置到某个企业就业,除非企业不复存在,劳动者将和企业之间存在着终身就业关系。在这种就业体制下,政府也相应简化了自身的义务:只需要安置劳动者的初次就业。于是,各种类型的新增劳动力成为政府就业主管部门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