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2009~2017年农民工从业行业分布构成-续表
所属图书:发展与公平:农村劳动力空间转移动力研究
出版日期:2022年6月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的动力分析

关于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的持续性争论主要聚焦在“刘易斯拐点”问题上。早在2006年就已经有学者提出,随着“民工荒”的出现,中国将提前面临劳动力短缺困境,当然也有不同的观点认为,中国有着丰富的农村劳动力,刘易斯拐点远未到来。而关于农村劳动力个体持续转移的话题,主要集中在“农民工市民化”这一研究领域,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推动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的建议,为解释劳动力持续转移的动力做出回答。无论是大规模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长期持续,还是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的城市融入,都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摸清楚不同模式下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其次要对劳动力持续转移的动力做出认真分析。

第一节 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的动力构成要素

农业或农村中的劳动力向工业或城市转移,是世界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因此学者对于农村劳动力问题的关注也由来已久。古典经济学时期就已经产生了劳动力迁移相关的经济学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关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研究出现了一大批理论成果。从研究方法或研究成果来看,针对农村劳动力的产生、转移、趋势等方面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结构主义和行为主义两类方法、经济动力与社会动力两类观点、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或走向终结两类预测。其中结构主义的方法主要从工业—农业、城市—农村的二元结构出发,探讨农村劳动力的持续供给和自由转移,而行为主义的方法则更强调农村劳动力个人的人力资本积累和家庭决策行为管理。

就中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而言,劳动力的跨地区、跨产业转移同样是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这既是现实状况,又是历史过程。从更长时段的视角来看,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持续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劳动力转移规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