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大西南地区的工业化加速度
所属图书: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1995~2010)
出版日期:2012年11月
关键词:
大西南地区

大西南地区包括重庆、四川、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等6省区市,2010年末常住人口23921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7.84%。该地区幅员辽阔,资源类型复杂多样,区域差异明显,具有发展特色农业、特色矿产、特色旅游业的资源禀赋条件。虽然有着良好的资源禀赋优势和政策优势,但受多种因素限制,大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多个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全国末位,与东部沿海省份的差距很大,到21世纪初其工业化进程尚处于初期的前半阶段。经过“十五”时期的加速发展,大西南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已经进入初期后半阶段。“十一五”时期,大西南地区的工业化进程进一步提速,到2010年已经迈入中期后半阶段。

“十一五”大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十一五”时期,大西南地区经济加速发展,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有所提高。2010年,大西南地区实现生产总值47015亿元,是2005年的2.32倍;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1.72%,较2005年提高近1个百分点,在七大区域中高于大西北地区和东北三省。

表24-1 大西南地区经济总量及其占全国比重的变化

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一方面,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优势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大西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也是三线建设的重要地区,资源型产业和装备工业比较发达。“十一五”期间,大西南各省区市加大了对传统产业改造的投入力度,能源、冶金、汽车、装备、食品技术改造稳步推进,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另外,新兴产业加快布局。重庆以优势汽车、摩托车产业为依托,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和高端装备产业;四川成为中国内陆地区电子信息产业最发达的省份;广西大力推进节能环保、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