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独龙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所属图书: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8)
出版日期:2018年12月
关键词:
2006~2017年独龙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

独龙族总人口为6930人,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独龙族是五个人口在1万以下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云南省人口最少的民族。历史上,独龙族曾被称作“俅人”“俅子”“俅帕”“洛”“曲人”“曲洛”。新中国成立后,依据独龙族同胞自己的意愿,被正式定名为独龙族。独龙族是跨境少数民族,也是云南省特有民族,境外的独龙族主要生活在缅甸北部,境内的则几乎全部生活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绝大多数又聚居在位于独龙江河谷的独龙江乡,独龙族占全乡总人口的90%以上。其余则散居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齐乐乡的“俅扒卡”村和西藏自治区察隅县的察瓦龙乡。独龙族同胞的先祖为当代社会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文化遗产,但是出于历史原因和交通条件的限制,独龙江怒江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还比较缓慢,当地生活水平亟须提升。在这一背景下,独龙族民族文化的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成为实现民族共同发展和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问题之一。

独龙族非遗名录式保护情况

(一)独龙族国家级、省级非遗名录情况

2006年,卡雀哇节、独龙族语言和独龙族民歌入选云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云南省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设立了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的项目类别云南省第一、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该类别称为“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在第三、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该类别称为“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针对独龙族的民族文化保护工作设立了独龙江乡独龙族传统文化保护区(见表1)。同年,卡雀哇节作为民俗类项目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见表2)。

(二)独龙族在云南省非遗名录中的情况

独龙族人口仅占云南省人口的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