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基于对河南省25个县597份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发现:河南省农民工市民化整体上接近中等水平,至少40%的农民工实现了中等市民化,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不同维度的市民化水平具有差异,工作、居住、生活习惯的市民化超过中等水平,技能、身份认同、人际交往的市民化水平较低。推进河南省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建议有:扎实开展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教育,切实提高其职业技能;落实...
本研究采用了“滚雪球”抽样的方法,通过熟人介绍熟人的方式获得样本,对林州市、安阳县250余名农民工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河南省县城农民工在身份上仍然没有完全实现市民化;从事体力劳动和服务行业的人居多,从事技术类工作的比例极低,在职业上与真正的市民存在差距;参与城镇社会公共事务的比例极低;绝大多数农民工在身份认同上比较模糊;绝大多数城市农民工在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上与城里人的...
本文通过对历次人口调查数据的整理,分析了改革以来河南省社会阶层结构的动态演变过程。本文研究发现河南省的社会阶层结构正从“倒丁字”形向“金字塔”形转变,滞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依然带有传统农业社会色彩。河南省社会阶层结构变迁受到城乡结构、产业结构和教育结构落后的制约,各地市之间差异也较大。优化河南省社会阶层结构要把培育中产阶层作为目标,以发展小城镇为路径,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
河南省农村居民公共服务需求满意度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居民对公共服务的满意率不高,交通服务、农田水利服务、义务教育服务和医疗卫生服务的平均满意率在30%~40%,农村社会保障服务和生活环境服务平均满意率仅在20%左右;农村居民对公共服务的不满意率偏高,只有医疗服务的平均不满意率低于20%,而生活服务的平均不满意率接近40%;各类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差别较大,满意度最高的乡村公路...
对《河南省教育统计年鉴》有关数据的分析表明,2009~2012年河南省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状况有明显改善,但仍存在特定的城乡差异:一是教师资源有明显改善,乡村与城镇在教师数量上差异不明显,但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上仍存较大差距,其中普通初中的城乡差距较为突出,并存在较明显的小学、普通初中专任教师从乡村流向城镇的问题;二是设备资源有一定改善,但乡村与城镇仍存在很大差距,其中小学计...
河南省通过积极提升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扩大和稳定农村优质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存量,降低农民县级公立医院就医负担,激发农村医务人员医疗服务积极性,提升农村居民城乡医疗资源利用的衔接性等措施以探索解决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但效果并不理想。河南省人均医疗卫生财政投入整体低于全国水平,农村居民低于城市居民,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多但小而分散且水平过低,农村医疗...
河南省最低生活保障从1995年开始在城市和农村分别以不同的方式试点试行,2006年全面建立和实施覆盖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距今已有近20年的发展历程。河南省最低生活保障自实施以来,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最低生活保障呈现良性的运行状态,保障对象范围不断扩大、保障人数逐年增加、保障资金投入逐年递增,保障标准和补助(补差)水平在逐年提高,以最...
基于社会管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城市居民幸福感调查”数据,从安全保障、政府质量以及生活质量三个维度,定量分析了河南省居民的获得感状况。调查发现,居民获得感指数较低;从安全保障、政府质量以及生活质量三个二级指标对比来看,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最低;从三级指标对比来看,居民信心感指数最高、公平感指数最低;群体比较分析发现,私营企业从业人员群体获得感指数最低;从年龄分布来看,...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