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本部分分析了中国农民贫困的原因。首先总结了20世纪20年代以来众多学者研究出的贫困原因,如农民负担论、农业落后论等。其次其阐释了贫困定律,认为租佃制度、人口构成等原因导致了贫困,这种贫困是长期性和普遍性的。最后,针对中国农民贫困问题,我国曾有“部分人先富”的战略,但其并不完善。
本部分探讨了农民的就业问题。首先,其阐述了工业化优先战略惠及农民的现实。其次介绍了农民工就业优势和现状。再次,我国农民就业希望实现“离土不离乡”的模式,但实际上仍需要条件。最后异地就业问题也不容忽视。
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农村家庭经营的问题。在费孝通的《江村经济》里,展现了属于一个村庄的“乡村经济”。其中既有属于本地的“日常生活”经济活动,也有依附于外部市场的手工业和经济作物种植,并且展示了本地经济被外部市场破坏的趋势。与此相类似,在施坚雅的《中国农村的市场与社会结构》一文中,乡村自有的经济活动构建出基层市场,并且基层市场向上构建了中间市场乃至中心市场,同样是因为自上而...
本部分探讨了中国农村的社区建构问题。中国农村的人口布局是均质的,而现代社会则是非均衡型的。这便产生了农民迁徙和乡村城市化问题。
本部分探讨了中国农村的乡村管理问题。首先其介绍了传统乡村社会的村治办法,之后阐述了社会转型期乡村管理面临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本部分介绍了中国解决农民问题的出路,一方面应遵循社会主义道路,利用社会主义手段;一方面应积极通过国家手段解决农民问题。
本部分内容是西部农村居民收入与支出十年发展报告。文章首先分析了西部大开发十年来西部农村居民收入状况,包括西部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增长分析,西部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特征分析,影响西部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分析。然后文章分析了1999~2007年西部农村居民支出状况及其特征。最后,文章提出了改善西部农村居民收入与支出状况的对策建议。
本章将从经济、政治、社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资源和环境等方面对中国农村在过去30年里的变迁情况进行总体的分析和论述。
本章将主要从农村公共卫生、医疗保障、社会救助、农民工社会保障、农村社会养老和老年事业等几个方面,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情况、2008年相关政策发展情况以及当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行系统的回顾和探索。
自1978年我国农村土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这一制度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的农业生产产生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这一制度的不足之处也日益显露,如土地产权主体模糊、土地经营效率低下等,农村土地问题日益受到高度关注。30年来,在农地国有、私有、集体所有、复合所有等几种思路下,我国理论界紧跟农村改革的实践,对农村土地制度的弊端及改革方向...
减贫路径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