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因此,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依然是新形势下“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中心任务,认清目前河南农民收入形势,理清农民增收思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被温家宝总理赞誉拥有数个第一的河南,作为第一人口大省,河南无可比肩;作为第一农业大省,河南当之无愧;作为第一粮食加工转化大省,河南蜚声全国。作为粮食大省,河南贡献卓越。河南农业验证了“无农不稳”的极端重要性,已经成为国家确保粮食安全和社会安定的“稳定器”。遗憾的是,河南的工业、服务业还相对落后,还没有摆脱“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窘况,传统的农业大县仍然没有摆脱“财政...
2010年,陕西农村经济总体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陕西农村经济发展仍面临着生产方式总体粗放、增收基础不牢固、城乡差别较大和资源要素约束等突出问题。展望2011年陕西农村经济发展形势,为促进其持续快速发展,要继续推进“农民增收七大工程”,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推进有条件的农民进城落户,加快重点镇建设,推进农村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
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吸引农村居民进城居住是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联系紧密的两个问题。陕西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吸引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居住的意见》文件下发以后,这两大问题已成为全省上下关注的焦点。本节从五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阐述。
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是国家对西安城市发展的新要求。实现2020年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主城区面积达到800平方公里、人口1000万人的发展目标,必将使西安进入一个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新阶段。本研究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在全面分析西安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生存保障+能力建设+产业支撑+城市融入”的城乡统筹与失地农民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及实现该模式的有关措施...
本文借鉴中国农科院的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四个子系统下的12个指标对陕西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行实证评估。测算发现,陕西的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多种因素的制约。针对陕西现代农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本节提出要通过建立健全农业投入机制、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完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逐步提高陕西省的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本文以陕西农村为研究对象,从陕西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出发,对陕西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服务模式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营造良好的农村信息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及整合农村信息化信息资源、进一步加强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广农村信息化应用的途径、积极发展农村信息化人才队伍等建议。
本文对2010年温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作了分析,分别就农业生产、农民收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共服务等方面作了总结,指出了农业与农村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提出了2011年的工作建议。
农村老人协会在弥补农村公共品供应不足上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并在与乡村正式组织及基层政府的互动中表现了独特的自主性和行动力,对乡村社会权利格局产生了较大影响。老人协会较强的社会影响力,源于其相对独立且稳定的组织资源,且能嵌入并融合到当地的社会制度与文化中去,获取认同和支持。公共物品供给的不足与欠缺,即保障“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设施与制度的缺乏,相对完备的自治制度和善治环境...
●在全球金融危机、气候变化和国内制度变革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我国农业占GDP的比重下降速度将由以往的“急进式”下降转变为“温和式”下降。从农牧关系看,2020年前后中国农业在产值上将进入农牧基本平衡阶段,“以牧为主”的区域农牧生产格局将最先在经济发展水平的“中间地带”出现。●粮食生产呈现向主产区集中趋势,区域供需不平衡的现象日趋突出。东北地区作为“国之粮仓”的地位将日渐巩...
减贫路径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