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生态扶贫

真实的批判:马克思的生态批判

本文主要从《巴黎手稿》中马克思的生态批判思想、1845年以后马克思的生态批判思想两个角度来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批判思想,可以发现生态危机本质上是人自身的危机,马克思就从现实的人的活动也即实践出发从人与自然生态异化的批判走向了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但当今中国绝不能照搬《巴黎手稿》中马克思的生态批判思想,仅仅着眼于空灵虚幻的道德宣讲,更应该深入探索实践的规律以揭示规律并按照...

作者:余满晖 出版时间:2021年10月

单向管窥:马克思的人文生态思想

当前,生态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一个焦点。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以其敏锐的目光不仅察觉到自然生态的失衡,而且在批判资本主义过程中更加关注人文生态的恶化。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批判和反思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思想。目前,学界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自然生态方面,他丰富的人文生态思想被忽视。笔者认为,从原著入手考察马克思人文生态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

作者:李旭华 出版时间:2021年10月

自然与人文统一:马克思生态思想全方位考察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生态问题越来越成为困扰人类发展的中心问题。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当今世界一个时髦的话题。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已敏锐地意识到生态问题,在著作中对资本主义生态的问题进行了批判和反思,形成了自然和人文生态思想。我国学界对马克思生态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遗憾的是,学者们仅仅从自然维度考察马克思的生态思想,没有涉足人文生态方面,因而是片面...

作者:李旭华 出版时间:2021年10月

从实践视域审视:马克思生态责任伦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发展,生态问题越来越成为困扰人类发展的焦点问题,生态责任伦理问题被社会广泛关注。马克思很早就注意到资本主义生态失衡的问题,在相关著作中形成了科学的生态责任伦理思想。因此揭示马克思的生态责任伦理思想对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作者:李旭华 出版时间:2021年10月

现实关怀与终极关怀:“中国梦”生态伦理关怀的立地与顶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全体国人指明了奋斗目标与努力方向。而追问“中国梦”生态伦理关怀的意蕴,既是对当下如何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现实问题的回应,同时也与“休谟问题”、自然中心主义的伦理困境等的探索相互缠绕,因此很有必要对此进行研究。

作者:余满晖 出版时间:2021年10月

彩绘雁鱼铜灯形制:秦汉青铜日常生活用器的生态构建

在鼎盛繁荣的青铜时代,中国所生产的青铜制品绝大部分属于礼乐器。秦汉以降,随着商周礼乐制度的崩溃,青铜艺术经历了最后的辉煌,这时青铜器制造技术已经完全转到日常生活用器的制作上来,原来的礼乐兵器也转化为日常生活使用器具,出现了诸如汉彩绘雁鱼铜灯、汉长信宫灯等我国工艺史上极为珍贵的艺术珍品。这些经典之作以其独特的式样和鲜明的技术凸显了秦汉这一特殊时期青铜日常生活用器的生态构建...

作者:余满晖 出版时间:2021年10月

从赵州桥管窥:隋唐石拱桥建造技术的生态性

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作为现存最早的单孔敞肩空腹圆弧石拱桥,融高度的科学性和完美的艺术性于一体,“成了划时代的绝唱”的同时,也极为典型地体现了隋唐这一特定历史时代精湛的石拱桥建造技术中内含的丰富生态智慧。

作者:余满晖 出版时间:2021年10月

生态地管窥:“百苗图”的农业

“百苗图”源自清嘉庆年间陈浩的《八十二种苗图并说》(原本已佚),是其一系列抄本的总称。它作为可以明确断代而又自成系统的贵州民族志典籍,出自原作者陈浩的亲身实地调查,所载资料准确可靠,同时图文并茂,信息非常丰富,因此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民族志。“百苗图”诸抄本,虽然有一定的错讹、脱衍甚至相互抵牾,但是它们还是以大体一致的内容记载了贵州世居各民族的生活概貌,其中也体现了这些民族...

作者:余满晖 出版时间:2021年10月

生态地耕种:贵州侗族传统稻作

在贵州境内,侗族是一个人数众多的世居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玉屏、天柱、锦屏、黎平、从江、榕江等县,秦汉时称为“苍梧蛮”,隋唐、宋、元时期称为“僚”“仡伶”“洞蛮”等,明代中期以后,改称为“洞人”。长期以来,在与贵州地理环境相适应的过程中,侗族形成了以农耕为主的生产方式,尤其擅长种植水稻。其传统稻作文化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内含极为丰富的生态意蕴。

作者:余满晖 出版时间:2021年10月

生态地吟唱:西南余氏蒙古族的“盟誓诗”

在我国西南地区,数百年来以大杂居、小聚居的形式生活着一支特殊且重要的蒙古族——西南余氏蒙古族。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西南地区蒙古族人口11.5万人,仅贵州一省就达5.6万人。历史上,余氏蒙古族在正史中少有记载,诸多旧方志也误称其为汉人,但几百年来他们却通过自己极富生态意蕴的“盟誓诗”等顽强地传承着家族的历史,坚守着自身的民族认同,形成了我国民族发展史上的一...

作者:余满晖 出版时间:2021年10月

减贫路径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