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消除生态危机,摆脱人的生存困境,不仅要认真反思传统工业文明及其对人的生存造成的不利影响,更重要的是要探索出超越传统工业文明的新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与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其实现是一致的,或者说,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核心价值的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当代人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具体体现。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生态文化的支撑。通过生态文化建设,人们的生态思维能力和生...
当前我国公众在对生态文明的知晓度、认同度、践行度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我国生态意识培养的很多机制还不健全,尤其是教育机制不够完备。加强国民生态意识塑造刻不容缓,而这需要生态文化的支撑。生态文化建设与生态意识培养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把生态文化建设与公众生态意识培育两者沟通起来,形成一种良性互动转化机制,全面提升公众生态意识,加强广大民众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这...
中国革命老区生态文化资源是老区物质载体和老区公众和谐形态的生存资源,是老区建设过程的历史进步与区域生态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能量聚合。进入全球经济化时代,我国老区生态文化资源建设工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成果显著,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国老区生态文化资源建设中政府与企业应着力加强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1.充分认识老区生态文化资源建设发展中数量、质量的不平...
中华先民在黄河流域的活动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黄河文化生态。黄河文化从古至今前后相继的连续性,成就了其在中华文明中的主体地位,使其成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文脉。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是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助力。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制约着黄河...
本文首先介绍了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过渡,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文化与生态发展至文化生态,然后解释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文明的混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曲解、生态文明与生态治理的混为一谈,同时介绍了中国的“五位一体”建设,最后介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并且总结出生态文明植根于具体文化生态整合之上。
本章是关于2012年我国县域、边疆(口岸地区)生态文化的调查问卷。
自2004年,我国加入“非遗保护公约”后,2006年即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确立了设立10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目标。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给予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高度重视,文化部先后下发了《文化部关于加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指导意见》(2010)、《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2011);地方政府...
本报告用大量的图、表简述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的概况,以“原生态文化”为理论依据和范式,对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相关属地的原生态文化资源、形态的保护进行研究和探讨。第一,依次诠释大漠绿洲和沙水共生的原生态自然风貌、田园牧歌与现代生活气息的融合、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等自然遗产中蕴含的原生态文化渊源与基础。第二,分别探讨敦煌历史文化遗产和敦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