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本文的内容是跨国界水资源开发中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研究,首先介绍了跨境环境影响评价责任在国际法上的兴起与发展,以及跨境环境影响评价与跨国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接着分析了国际水法的跨境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最后探讨了跨界水资源开发中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完善。
本文的内容是跨界河流地区水资源信息获取技术与评价研究,首先介绍了研究区概况,接着展示了相关数据,介绍了缺资料地区模型参数算法,最后指出不足与展望。
本文的内容是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中国水资源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首先介绍了对中国澜沧江开发的质疑焦点,接着提出了建议及对策,最后分析了未来可能出现争端的预研判。
本文在对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我国生态经济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有效的途径与措施。
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鲍尔丁开创性地提出了生态经济的概念和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鲍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又提出了循环经济。从生态经济学的理论不难看出,生态经济是人类社会最理想的经济发展模式。生态经济学为循环经济提供了学科理论基础,在自然生态与社会经济系统尚未能够相互促进、相互协调时,即线形经济尚未退出历史舞台的阶段,循环经济成为生态经济的有效实现形...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再思考何谓深层生态经济问题及其化解这些问题的生态经济负反馈调节机制,以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构建和谐、有序、结构优化、功能多样、稳定发展的良性循环生态经济系统,达到全面、协调、均衡、有序、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本文借鉴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境界论,提出人类社会的发展境界,通过图示指出生态文明的真正实现任重道远,并图示绿色GDP的核算,诠释人类与自然界和谐度的概念,最后提出一些建设生态文明的途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生活条件。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就我国而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幅员辽阔、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做好各方面的防灾抗灾工作,是我国生态经济建设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任务。...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是一种新兴的测度人类对自然的生态消耗和可持续发展程度的生态经济学新方法。本文对2002~2007年青海省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与动态分析,结果显示:青海省人均生态足迹由2002年的1.83845公顷/人增大到2007年的2.77917公顷/人,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71511公顷/人减少到1.62809公顷/人,人均生态足迹超过人均生态承载力,出现生态赤字并...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集中地,成为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通信和商业中心。与此同时,城市也成为自然资源、能源消耗最多的地区和人类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就整个世界而言,城市的环境污染物排放量达到全球污染物总量的60%。要维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解决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之间的问题,需要发展新的模式,走生态化城市的建设之路。将采用生态足迹分析的方法对武汉市的城市现状进行分析,针对相关...
减贫路径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