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由于农村文化内容的丰富性,本文首先对基础性问题进行了研究,梳理了农村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农村文化的变迁及其实质,在此基础上集中研究了农村文化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如何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农村文化建设与城镇化的关系、农耕文明的传承保护和创新的问题。
2007年以来,各级政府大力推动社会工作的发展,使农村社会工作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08年,江西万载县召开的全国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经验交流会,是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的里程碑式,极大地推动了全国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江西万载模式、湖南湘西模式,四川灾后农村社会工作服务,都有了较快的发展,在广度和深度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由点到面,政府型、民间组织型、基金...
农村产业结构的研究50年代起已在进行,但长期多限于探讨农业部门的内部生产结构。1978年以后,随着农村改革的发展,非农产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开始改变农村中长期存在的农业占绝对优势,非农产业比重很小的不合理状态。农村经济活跃了,农民生活也明显改善了。在此期间,我国经济工作者和经济理论工作者对农村产业结构的研究和讨论,也日益广泛和深入。这里仅就一些主要问题的讨论作...
农村城市化也称为乡村城市化。它是当今世界历史进程中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也是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同步的一种客观历史过程。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为止的一个时期,我国农村城市化和整个农村社会的发展一样,经历了艰苦曲折的历程,发展缓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生产要素在新的产业空间和新的地域空间迅速重新组合、集聚,无数新型小城镇...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之后,私营经济已不复存在。但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农村人民公社的解体、家庭经营的普遍实行,首先在一部分地区出现了私营经济,而后在全国各地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很快引起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和议论,成为我国80年代经济理论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
农村社会保障是面向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障的内涵具有一致性。本文首先对农村社会保障作了界定,介绍了农村社会保障的概念和内容;其次,对中国农村社会保障萌芽和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本文对我国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进行评价,指出了我国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原因及产生的消极效应。
1978年以后,经过五六年时间,我国农村基本完成了以农户家庭承包经营为中心的农村第一步经济体制改革。这一改革使农村生产力开始摆脱旧体制的束缚,得到迅速发展。与此同时,也出现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农业生产滑坡,深化改革步履很难。在这种形势下,如何通过深化农村经济改革解决种种矛盾和问题,推动农村进一步的发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大体从1985年起,我国经济工作者...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