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爱有戏义仓项目:“现代义仓”的十年探索之路

  • 作者: 出版日期:2019年5月
  • 报告页数:26页 报告大小:
  • 报告字数:21877字 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中国第三部门观察报告(2019)
  • 浏览人数:746     下载次数:0

文章摘要

我国古代义仓起源于隋代,是旧时各地储粮备荒的机构,也是我国古代备荒体系中的主要构成部分。区别于政府设立的常平仓,义仓和社仓70490537由当地乡绅在丰年提出倡议,当地居民出钱或出粮成立并创办,属民间行为,起到了在灾年赈灾、丰年济贫的作用。民间义仓弥补了官办常平仓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上的不足,立足社区内部,充分调动社区内部资源,在社区互助、社区救灾体系、社会稳定的三个层面均发挥了价值功能。尤其是宋代时期,义仓的发展达到了高潮,一些全国闻名的先贤大儒将义仓融入儒家乡村政治理想,在各地开展了义仓实验,如范仲淹在家族内部创办的范氏义庄、陕西蓝田吕氏兄弟设立的吕氏乡约、朱熹设立的朱子社仓,这些大儒将义仓制度与保甲制度、社学制度统一纳入乡约制度中,不仅实现了区域内的赈灾济贫和乡里自治,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乡民教化。及至明清,义仓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兴盛和普及,义仓体系也更加完善,包括救灾、养老、资金互助、教育和基金会的综合功能。可以说义仓制度是我国历史上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创举,同时义仓背后的价值观体现了儒家以“仁者爱人”为核心,以“博施而济众”70490538为手段,“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70490539的社会理想。晚清时期由于原有仓储体系的衰败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以及西方救助思想对中国的影响,各地的义仓陆续荒废,义仓文化也逐渐式微。此后的百年,中国再无义仓及义仓文化的复兴。

社会学家许烺光提出,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是情境中心的。它的特征是有一个将近亲永久地连接在家庭和宗族之中的纽带。在家庭这个最基本的人类群体中,个人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由它延伸开去形成各种相互依赖的关系网。70490540因此不论是在家庭内还是宗族内部,中国人都本能地渴望一种交流、关怀和互助。但是进入现代文明之后,城市化和现代化打破了中国原有的熟人社会格局,社会结构分化加速,尤其在城市地区,家族、宗族的概念不复存在,核心家庭的出现宣告了城市居民“家”的范围逐渐缩小,人与人之间的传统连接越来越少,亲人、邻里之间的关系甚至从熟络走向淡漠,原本人与人进行交流的熟人网络基础被瓦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中的社区主要包括街道社区、单位社区和商品楼社区三种基本类型的社区。无论是传统型城市社区还是新型城市社区内部的人际关系均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社会疏离现象,表现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降低,社区内联系减弱,居民缺乏归属感。在这一背景下,消除社区互动障碍,重建邻里之间的情感桥梁,建立互帮互助、相互关怀的情感纽带成为人心之所向。

爱有戏成立于2009年,其发起人刘某受江西青原色井冈山大学人文纪录中心的“一勺米计划”的启发,从2011年5月开始,正式以项目的方式对“现代义仓”进行探索,以“解决邻里关系疏离和社区公共生活匮乏”为目标,直至今日已经走过了十年的路程。如今,爱有戏的“现代义仓”项目已经形成了以义仓为中心,以“义集”“义坊”“义学”“义网”为辅助和保障的社区参与式互助体系。十年时间,爱有戏的“现代义仓”实施地已从最开始的成都市锦江区发展到整个四川省。放眼全国,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认识了义仓、了解了义仓,并提出希望复制爱有戏的“现代义仓”模式。2017年,在壹基金的支持下,由爱有戏牵头成立了义仓发展网络,义仓发展网络打出的口号是“复兴义仓文化、推动社会互助”。截至2018年底,义仓发展网络已经吸纳成员机构149家,在20个省(直辖市)71个城市开展活动,覆盖了1500多个社区,义仓核心志愿者人数达到15748人。

在现代的中国情境下,爱有戏的“现代义仓”模式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它具有何种文化特征?与古代义仓有何异同?它是如何摸索出来的?又是如何掀起全国“义仓热”的?它具有何种启示?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