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土地开发过程中的土地集体特征及基层政治文化的公共性特征

  • 作者:陈靖 出版日期:2018年5月
  • 报告页数:24页 报告大小:
  • 报告字数:20635字 所属丛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与农村社会发展研究丛书
  • 所属图书:土地的社会生命:农地制度变迁的文化动力
  • 浏览人数:273     下载次数:0

文章摘要

本文通过土地开发过程分析了土地所具有的集体特征,也发现了基层政治文化所具有的公共性特征。土地与政治文化总是相互建构的,由土地的共同生产功能衍生的公共需求,在村落这一经济共同体中产生了“公”的需求。经由传统时期、集体主义时期以及一些学者所称的“个体化时代”,农村地权虽经历多次变革,这项公共需求总是顽强存在,这也决定了在私有产权时代无论如何也不能忽视“公”的存在。“公”构成了中国村落文化的基本逻辑,特别是加入了社会主义传统之后,如何实践“公”的意涵就成了村落政治的核心课题。集体时期试图通过“共有”来落实“公”,而后集体时期重新分配到户,试图重构一种基于私权的“集体”,强大的私权却意外地催生了“反公地悲剧”。

作者简介

陈靖:陕西宝鸡人,社会学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现任职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兼任陕西省乡村治理与社会建设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人类学与乡村社会研究。近年来在《中国农村观察》、《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