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试论低丘缓坡土地的概念

  • 作者:杨子生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
  • 报告页数:11页 报告大小:
  • 报告字数:14031字 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中国土地开发整治与建设用地上山研究
  • 浏览人数:332     下载次数:0

文章摘要

近年来,我国逐步深入地开展了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的试点,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对“低丘缓坡土地”的概念尚无统一的定义,各地国土资源部门和科技人员对“低丘缓坡土地”的含义有着不同的理解,这不利于我国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战略的实施。本文在阐述“低丘缓坡土地”概念提出的背景和我国现有“低丘缓坡土地”的代表性概念基础上,探讨了低丘缓坡土地概念的3个关键问题,即“低丘”中“低”的含义和标准问题,“缓坡”中“缓”的含义和标准问题,以及“低丘缓坡土地”中“土地”包含的类别和范畴问题;进而提出了“低丘缓坡土地”的定义,即“起伏高度一般<200米、坡度一般在6°~25°之间的土地”,并深入地剖析了低丘缓坡土地概念的基本内涵。

作者简介

杨子生:(新日常用名“杨二苹”),1964年10月生,云南大理人,白族,理学博士(博士后),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财经大学土地资源管理学和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带头人,云南财经大学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负责人,兼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土地资源与土地利用规划、水土保持与生态安全、区域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战略、钓鱼岛开发与太平洋战略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其他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和云南省各级政府精准扶贫评估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15本,主编/副主编出版全国性学术论文集11本;获云南省科技进步奖8项(其中二等奖4项,均排名第一;三等奖4项,排名第一3项、排名第四1项)、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规划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以及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奖、国务院扶贫办“扶贫开发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先进个人”、第二届“中国土地青年科技奖”、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优秀科技奖、云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