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中国劳动法中“劳动者”原型的选择

  • 作者:周长征 出版日期:2011年6月
  • 报告页数:11页 报告大小:
  • 报告字数:8225字 所属丛书:中国劳工问题研究
  • 所属图书:中国劳动者维权问题研究
  • 浏览人数:321     下载次数:9

文章摘要

劳动者的概念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只有把“劳动者”的概念放到立法当时的“语境”中,并且结合法律颁布之后的实施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才能把握特定立法中“劳动者”概念的真实内涵。我国1994年《劳动法》中的“劳动者”表面上采取了一个客观的、抽象的定义,适用范围很宽泛,似乎所有的产业劳动者都属于其保护范围。然而,更精确的分析却发现,事实上1994年《劳动法》乃是为90年代国有企业劳动合同制改革而制定的,因此准确来讲,《劳动法》不过是一部《全民所有制企业劳动合同制法》。《劳动法》中的“劳动者”的原型乃是城镇国有企业职工。《劳动法》制定之时,立法者并没有预计到农民工问题的出现,所以立法没有真正把农民工涵盖在内。在实施的过程中,各地区和主管部门制定了大量的实施办法,但是这些实施性规定的对象仍然都是“城镇国有企业职工”,同样没有把农民工视为“劳动者”。农民工真正成为法律上的“劳动者”是在《劳动合同法》中实现的,因此该法在推动我国城市化发展方面是一大进步。

作者简介

周长征:周长征,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劳动法、经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