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部分省(市)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情况
所属图书:新型城镇化发展报告(2014)
出版日期:2014年11月
关键词:
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改革探索及创新设计

土地不仅是城镇化发展的基本物质支撑,而且是促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经济要素。截至2013年年末,我国城镇化率已达53.73%,按照国际经验,尚处于快速城镇化阶段,未来仍需要大量的建设用地。目前,我国集体建设用地在建设用地总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统计数据显示,全国集体建设用地总量为1700万公顷,相当于全部城市建设用地的2.4倍,而使用的集体建设用地一半以上是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得到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显然已经成为支撑新型城镇化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存量空间。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其中,涉及土地制度改革方面的,主要包括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等主要内容,这预示着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制度必须要改革创新,才能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我国集体建设用地制度的主要特征及问题

所谓土地制度,指那些影响土地利用的制度因素的总和。具体而言,则指人们在一定社会制度下占有土地的形式,包括土地的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诸方面的关系。土地产权制度主要涉及土地如何利用和有效使用问题,主要包括土地使用制度及土地流转制度,它决定着土地使用过程中各利益主体之间的权利、责任、利益关系。只有将土地所有权纳入产权序列中统筹考虑,才有实际意义,因此可以将土地所有权称为土地所有者产权。

土地制度体系中最根本的是土地所有制,它决定土地所有权归属。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律体现形式,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者拥有的、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排他性专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