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1988年昭苏县小学分布表
所属图书:新疆蒙古族社会现状报告
出版日期:2013年4月
关键词:
伊犁州直属三县蒙古族教育历程及现状

自治区始终贯彻党的民族平等政策,保障各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使全区的各民族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新疆蒙古族教育事业是自治区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其自身发展的进程中也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这里,拟通过对选点,伊犁州直属三县:昭苏、特克斯和尼勒克三县蒙古族教育状况的调查,以较为具体地展示新疆蒙古族基础教育在其民族分布的局部地区所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居住于这三个县的蒙古族总人口为2.6万多,他们主要分布在三县农牧区。此次调研在调查期间与当地教育部门的有关人员及几所学校校长、部分教师和家长进行了座谈,也在农牧民群众中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本调查报告即是在此次调研工作基础上的一份书面总结。下面就将总结情况报告如下。

新中国成立前的三县蒙古族教育

新疆蒙古族教育最早应始于17世纪卫拉特蒙古著名高僧咱雅班第达,因为是他创制托忒文并培养一批学生,还组织这些学生用托忒文翻译了200余部宗教、医药、天文、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作品,起到了传播知识的重要作用。之后的很长时间里,新疆蒙古族的教育是以黄教寺院为教育场所。清代中叶,新疆蒙古族中只有少数封建王公子弟,在王府官邸跟塾师学习,读书识字,接受传统的封建文化教育。清朝政府为了巩固其封建统治,在新疆先后设立过各种名义的学堂,专门培养八旗子弟,其中就有察哈尔和厄鲁特蒙古子弟。至20世纪初,蒙古王公也建立过蒙古文学堂。在杨增新统治时期(1912~1928),在乌鲁木齐创办了蒙哈学校,招收蒙古、哈萨克族上层人士子弟,主要教授蒙古语、哈萨克语、汉语和常识等课程。

1933年盛世才统治新疆后,在苏联的影响下,特别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