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我国是否应该构建主流审美文化
所属图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13)
出版日期:2014年4月
关键词:
中国主流审美文化问题研究

国家文化是国家权力的体现。丹尼尔·埃通加-曼格尔认为:“文化为体制之母。”塞缪尔·亨廷顿、劳伦斯·哈里森:《文化的重要作用》,程克雄译,新华出版社,2002,第119页。戴维·斯沃茨认为:“文化为人类的交流与互动提供了基础,它同时也是统治的一个根源。艺术、科学以及宗教——实际上,所有的符号系统,包括语言本身——不仅塑造着我们对于现实的理解、构成人类交往的基础,而且帮助确立并维持社会等级。”戴维·斯沃茨:《文化与权力——布尔迪厄的社会学》,陶东风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2,第1页。作为文化生产大国——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传统中国,通过伦理型的家国一体文化——“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封建等级制度及金字塔式的权力结构。传统中国审美文化同样注重等级尊卑的言说,宗白华先生认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第一个方向是礼教的、伦理的方向。三代钟鼎和玉器都联系于礼教,而它的图案画发展为具有教育及道德意义的汉代壁画(如武梁祠壁画等),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也还是属于这范畴”。宗白华:《美学与意境》,人民出版社,1987,第241页。中国传统主流审美文化更多地与伦理道德有关。

当代中国主流审美文化是对中国传统主流审美文化的一种反叛与否定。本报告通过对当代中国主流审美文化的动态把握,通过直面2010~2013年各种“非主流”,细观主流与“非主流”的交融与碰撞,拿捏出当代中国主流审美文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调研品味“中正”、力求“务实”的学校高中高年级学生、大学生、研究生,从“知识小精英”立足,从当代中国审美文化价值中枢的“开端”切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