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西南沿边地区对外开放各类型开发区
所属图书:西南边境口岸城镇化发展研究
出版日期:2021年7月
关键词:
西南边境口岸城镇化发展历程及作用

第一节 西南边境口岸城镇的形成

边境城镇的雏形:要塞

最早的城市只具备“城”的功能,它是指四周筑墙,扼守交通要冲,具有防卫意义的据点。由于边境地区与国外交界,城的最初形态表现为一种对外的防御功能,也表现为一种边界形式,即筑城为界。白光润、段志英、高莎丽、千庆兰编著《中国边境城市》,商务印书馆,2000,第2页。因为在当时条件下,疆界划分是不稳定的,真正意义的边界是城。从城的最初功能看,边境城镇的形成与防御、国防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历史上统治者出于防御的需要,设关筑城,形成军事据点。例如,镇南关两侧大、小金山和金鸡山上筑炮台多处,俯控隘道关口,关有营垒、卡栅、石墙等军事设施。关城、隘道、军事设施连成一体,使此关成为西南屯兵戍边要塞。

内陆边境口岸的前身最早表现为“关”。古代陆地“关”是和平时期各国使节、姻亲、商贾、食客往来的通道,也是战乱时期军队出征讨伐、戍守边防的要冲,在组织上兼具边关和边防的特点。张其泮等主编《中国商业百科全书》,经济管理出版社,1991,第272页。其开闭和管理的宽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统治者的经济利益、政治斗争、军事实力以及与邻国或民族的关系。如友谊关,位于广西凭祥市西南边境,历史上是通往东南亚各国的主要门户。友谊关又名镇南关,是我国的九大名关之一,历史上是南疆重要关口,自古以来就是通往越南的一条要道。镇南关初建于汉代,始名雍鸡关,以后又易名鸡陵关、界首关、大南关、镇夷关等。李若檀:《友谊关名考》,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凭祥文史资料》第二辑,1992。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为巩固南疆,改建为两层门楼,后易名镇南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