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研究区各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综合得分
所属图书:四川生态建设报告(2021)
出版日期:2021年8月
关键词:
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评价与体制机制创新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中国经济的“第四极”,同时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地区,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推动该区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仅有重要示范作用,而且决定着长江经济带发展质量。选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型城镇化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和突破口既能够解决城市圈发展进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民生问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也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实现文明向更高层次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概念界定及内在逻辑分析

(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概念

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被普遍接受之前,学界有两种观点主义——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一般意义上,人类中心主义认为只有人类具有内在价值和利益,自然的其他部分只有工具价值,人类位于其他自然之物之上。生态中心主义则强调非人类也存有内在价值,非人类自然世界独立于人类而具备固有的价值,应平等考虑非人类与人类的利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融合了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既考虑人类长远的、根本的、共同的利益,也要考虑外部生态环境的利益。通常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人类应破除自我中心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共同进化,与地球表层的共存,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社会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行。刘宗超:《生态文明与中国可持续发展走向》,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第二种观点:人与自然和谐是指这样一种生态道德,它包括在人类社会中形成的与自然环境合作的意识以及人们保护环境的一种道德态度、行为规范、评价体系,它能使人们以道德的态度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调节人与环境、生物的关系,辨明生态系统中的善和恶、道德与不道德。王国聘:《生存智慧的新探索——现代环境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