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部分城市基本生态控制线规划比较一览
所属图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11
出版日期:2018年9月
关键词:
“三生空间”优化进展及对策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从1978年到2017年,中国城镇化率由19.72%提升至58.52%,城镇人口由1.7亿人增加到8.1亿人,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57个,但快速的城镇化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挑战。《2016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显示,近5年来,中国建设用地年均增加188万hm2,因建设占用、灾毁、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等原因,耕地年均减少近40万hm2。可见,大规模的空间开发建设、高密度的经济建设活动给环境资源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升级,“三生空间”失衡已成为环境恶化、灾害频发、能源衰竭、生态退化的重要原因。

因此,“三生空间”建设和优化是当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国家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三生空间”的功能内涵、识别度量和优化途径等亟待理清。基于此,本文从理论、实践和对策等不同层面,对“三生空间”的概念内涵、实践进展和优化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三生空间”功能内涵与分类

空间结构是经济社会活动直接作用于国土空间的结果,空间结构的变化源于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种转变反映了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不同阶段。因此,空间结构一旦形成很难改变,尤其是用于生态调节、农业生产的用地类型调整为城市建设空间后,原有的土地类型和土壤结构也发生了较大改变,调整恢复为农业和生态用途的难度和代价极大。

当前,中国新一轮的国土空间规划尤为重视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相互协调。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从国家战略视角明确了“三生空间”的发展要求,即“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