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农户对生态效益及环保的认知分析
所属图书:造林补贴政策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出版日期:2018年11月
关键词:
基于受偿意愿的农户造林补贴诉求

对于造林形成的生态服务(本书主要指碳吸存效益),要达到此服务的提供者与受益者都接受的价格水平,就要综合考虑造林者的受偿意愿和受益者(政府作为其代理人)的支付意愿(刘璨、吕金芝,2004)。所以接下来的章节会分别从造林者和受益者的角度出发,研究各自的补贴界限,尤其是在以政府财政为主要资金来源的生态补偿中,民众是生态补偿的主体(方竹兰,2010),所以其受偿意愿是整个补偿制度中最重要的一个前提,这直接决定了生态项目民众的参与度以及后续项目的执行情况。所以本章首先从补偿主体的视角出发来衡量造林补贴标准,通过设计合理的问卷去获取农户的受偿意愿,将此标准作为农户视角造林补贴标准的主观基准;然后分析了影响农户受偿意愿的主要因素;最后还与第三章中的结论进行了比较分析,形成农户参与造林项目并进行合理轮伐期管理的最低补偿标准,这为最优造林补贴的确定奠定了基于农户的补偿基准。

受偿意愿法的应用

非市场评估领域最初引入经济学,主要是将其作为一种支持,来评估那些不能直接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包括环境资源,例如林业产品及服务(Riera et al.,2012)。森林除了提供木材以外,还能产生不可估量的生态效益(包括碳吸存效益),但这些生态效益是无法直接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的一种产品,可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产品,所以可以采用非市场评估方法来对其进行评价。已有研究(Zhang et al.,2001)表明,非工业私有林提供了许多私人效益和社会效益,但这些效益并不能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国际大背景下,理论上进行森林碳吸存效益的研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实践中虽然国际上已有国家建立了碳汇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