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黔西南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所属图书: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8)
出版日期:2018年12月
关键词:
2006~2017年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西南州)位于贵州省西南部,辖兴义市和兴仁县、安龙县、晴隆县、普安县、册亨县、望谟县、贞丰县、义龙新区,素有“西南屏障”和“滇黔锁钥”之称。黔西南州居住着布依族、苗族、彝族、仡佬族、回族、瑶族等34个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各民族长期的生产生活形成了多样而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是黔西南州民族文化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黔西南州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2项、贵州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6项。在贵州省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入选总数仅次于黔东南、黔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入选总数仅次于黔东南,这足以说明黔西南州非物质文化资源丰富、民间民族文化传统多样且具研究价值。

黔西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概况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人类应该也必须坚守的精神财富,是一个民族漫长岁月中积淀下的文化记忆,更是当代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国家对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可以概括为三个板块:一是对非遗名录的挖掘、整理、申报、保护及传承;二是在公平、公正及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壮大传承人队伍;三是以非遗项目和传承人为文化资源开展各种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关活动。也就是说,一切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发展途径,都是围绕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以下简称“非遗传承人”)进行的,非遗传承是一个活态的过程,活态的具体体现便是非遗传承人。

(一)黔西南州国家级非遗名录

到目前为止,黔西南州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2项14处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布依族查白歌节”申报地区为贵州省,“布依族服饰”为贞丰县与贵州省打捆申报项目,因此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