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河池市市级仫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统计
所属图书: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8)
出版日期:2018年12月
关键词:
2006~2017年仫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

2010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显示,仫佬族人口总数为21.6万人,主要分布于广西、贵州等地。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布有约17.2万仫佬族人,主要集中聚居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少数分散于河池、柳城、宜山、都安、融水、环江、融安、忻城等地区;贵州省的麻江、凯里、黄平、都匀、福泉等县分布着近2.5万仫佬族人。除广西、贵州以外,其余地区也略有分布但数量极少,分布较多地区为广东、浙江、湖南、上海、北京等地,总计不足2万人。而这些地区恰是仫佬族大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的地方,并非主要分布地,因此本报告仅针对广西、贵州两地世居仫佬族进行研究。

仫佬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自魏晋以来史书中便有相关记载,并称其为“木佬”和“姆佬”,包含于伶、僚的泛称之中。据历史记载和传说,仫佬族人至少在元代或明初就已经住在广西罗城一带。广西地区大多数仫佬族人常自称为“伶”“谨”。据元明史志记载,仫佬族亦是贵州土著民族,自称“木佬”“类窝”等。“仫佬”一词在仫佬族语言中是“母亲”的意思,1953年8月30日经过民族识别,根据本民族的意愿,广西仫佬人被认定为仫佬族,贵州的“木佬人”于1993年被认定为仫佬族,至今对于广西和贵州的仫佬族是否同根同源的问题仍然存在分歧。仫佬族只有民族语言没有文字,广西仫佬语与侗族语言、毛南族语言、水族语言较为相近,贵州仫佬族语言同仡佬族语言略微相近,目前大多数仫佬族兼通汉语,通用文字为汉字。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和发展的源泉,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承载着少数民族文化的精髓,因此必须重视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