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调整后的食品贫困线、贫困线上限和下限
所属图书:中国转轨时期收入差距与贫困
出版日期:2006年9月
关键词:
转轨时期的城市贫困——人力资本和就业状况对贫困的影响

引言

改革以前,在通过户籍制度限制住劳动力在城乡之间流动的前提下,城镇实现全面就业政策,城市居民的就业得到充分的保障。城市贫困人口主要是“三无人员”(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无法定的赡养人、扶养人和抚养人)(蔡昉等,2005)。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的贫困被认为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利用1988年全国住户调查数据估算的结果表明,农村有12.7%的贫困人口,而城市贫困人口比例仅为2.7%。到1995年,用可比的调查方法和定义,估计出的农村和城市的贫困发生率分别是12.4%和4.1%(Riskin和Li,2001;Khan,Griffin和Riskin,200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1998年以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进行,大批工人从国有和集体企业下岗和失业(蔡昉、王美艳,2004a)。在这些人员中,很多人由于个人人力资本或其他方面的原因,没有能够实现再就业。即使实现了再就业的人员,也大多是在所谓的“非正规部门”就业(Knight和Song,2005)。这些部门大多具有工作不稳定、工资较低等特征。还有很多在非国有企业就业的城镇劳动力,工作不稳定,一旦失业,可能得到的社会保护更低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另外,提前退休职工和“买断工龄”职工等,实际上也陷入失业并且难以进入社会保护覆盖之中。下岗和失业人员,又有年龄偏大的特征,而且受教育水平低,又大多有家庭的拖累,更容易陷入贫困。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并仍然严峻的城镇失业,以及由此导致的城镇贫困,在数量上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形成转轨时期的城市冲击型贫困。

如果用目前各个城市领取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口作为城市贫困人口的代理,在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