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康熙三十六年康熙帝西巡宁夏路线
所属图书:西北民族论丛.第十六辑
出版日期:2018年3月
关键词:
“九边”视野下的康熙帝第三次亲征噶尔丹——兼论对康熙朝时局的影响

康熙三十六年(1697)二月,康熙帝启程赴宁夏(甘肃布政司宁夏府),开始第三次亲征噶尔丹。西巡期间,噶尔丹去世,康熙帝消灭噶尔丹势力的夙愿最终实现。学界以往多从康熙亲征及清准战争的角度研究康熙帝的宁夏之行,例如马汝珩先生的《康熙三征噶尔丹》,黑龙先生的《康熙帝第三次亲征噶尔丹史实考》,宫胁淳子的《清朝康熙帝亲征准噶尔》等文,对康熙帝第三次亲征时的军事作为及噶尔丹的覆灭作了系统研究,这些研究,对本文全面认识彼时时代背景大有助益。以往研究,对康熙帝宁夏之行的非军事因素关注较少,对沿长城西巡的特殊意义关注不多,对西巡造成的其他影响研究较少,故本文专题论述。

康熙帝西巡宁夏的时代背景

康熙帝决意消灭和招降噶尔丹是此次西巡的主要原因,而宁夏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成为康熙帝西巡的目的地。

1.为何西巡宁夏

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漠南蒙古诸部正式臣服清朝,漠北喀尔喀蒙古以及青海蒙古在清朝军威的震慑下也主动同清朝联系。崇德初年,皇太极定漠北喀尔喀进贡之制:“定制,岁献白驼一、白马八,曰九白之贡。”但彼时漠北喀尔喀蒙古依然为独立的政治力量。清初,漠西蒙古准噶尔部逐渐崛起,成为清朝的边疆隐患和军事劲敌。准噶尔即是明代瓦剌的一部,“准噶尔四卫拉特者,绰罗斯部,都尔伯特部,和硕特部,土尔扈特部……卫拉特,明史称为瓦剌,其音颇近。”康熙前期,在噶尔丹的领导下,漠西蒙古日益壮大。噶尔丹在成为部落头目的初期,对清朝态度尚属恭顺,遣使进贡,获得了清朝信任。康熙中叶,漠北喀尔喀蒙古诸汗内争,噶尔丹乘机干涉。康熙二十七年,“噶尔丹大举入其庭,再战再北,三部落数十万众瓦解,先后东奔。”喀尔喀三部举族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