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所属图书:中国劳动保障发展报告(2016)
出版日期:2016年9月
关键词:
加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可持续性的思考

2013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列为改革的具体任务之一。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重申要“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性和公平性并列成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与发展的两大基本原则。

正如欧盟委员会(2001)的界定,待遇的充足性、财务可持续性和对变化的适应性是保证养老金制度长期可持续的三大原则。又如,Robert Holzmann、Richard Hinz(2005)在世界银行的报告《21世纪的老年收入保障——养老金制度改革国际比较》中指出,养老金制度的首要目标是提供充足、可负担、财务可持续且稳健的待遇水平。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性应包含三个维度:可负担性、待遇的充足性和财务的可持续性。加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可持续性的思考须围绕此三者展开。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建立与发展

在实践上,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产生的历史背景是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启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20世纪50年代初建立的国家-企业型的劳动保险制度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开始了建设社会保险制度的探索。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描述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配套措施,同时对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相关内容进行了一般性规定。在此基础上,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一步一步向前发展。

在理论上,于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国开始反思计划经济时代“平均主义”的价值观。1997年,国务院发布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