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四川工读学生“青少年不良行为叠加指数”各统计量罗列
所属图书:四川社会发展报告(2015)
出版日期:2015年4月
关键词:
四川省需特殊关爱未成年人行为及其社会接纳现状研究报告——以四川省专门(工读)学校学生为分析样本

基本信息

(一)研究目的

未成年人问题能折射社会系统运行失衡与否,已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同(高中建,2008),未成年人群体不仅映射社会系统稳定、和谐情况,是社会系统在运行中是否出故障的敏感“试金石”,更是社会进步最直接、最敏感的现实映射群体和“风向标”。大量的研究表明,未成年人问题不只是单一群体的社会问题,而是同大量其他社会问题,诸如道德失范、网络成瘾、越轨行为、文化素质、婚恋就业、心理疾病等社会问题“并构、并存”,是超越单一群体的社会系统性问题,需要“系统”的研究视角。

本研究立足社会与未成年人互动、未成年人发展的基本立场,以实证研究、数据分析为手段,力图描述四川省需特殊关爱未成年人中,曾有过不良行为群体的不良行为现状及成因、他们的现实诉求,并将“社区”作为社会系统中链接各未成年人工作主体的有效“结点”,描述社区对该群体的社会接纳。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运用了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方法,具体方法使用状况说明如下。

1.文献研究法

在本研究的研究框架中,文献研究主要目标为:①系统梳理国内外关于青少年犯罪与相应社区干预措施的具体研究及行动现状,并研究其经验与不足;②通过文献形成研究工具——问卷及访谈提纲。

2.问卷法

分别以四川省工读学校的学生以及四川省普通社区居民为调查对象,设计了《四川省工读学校在校生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工读学校卷)》、《四川省预防青少年不良行为社区干预调查问卷(社区卷)》因考虑到工读学生可能的心里不适感,对专门(工读)学校卷的标题做了技术性处理。两套问卷。分别在四川境内抽取6所通过概率抽样,我们从四川省的7所工读学校中抽取6所作为调研地点,出于对学校的保护,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