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中国咨询业人才三大流派优劣势比较
所属图书: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2
出版日期:2005年7月
关键词:
咨询业人才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咨询是有关人员运用信息、知识、经验、技术和智能,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智力服务的一类活动,包括对委托方进行诊断、帮助委托人制订方案和实施方案,以及对方案实施后果的评价等,以达到委托方在咨询前希望达到的目标。咨询业是一种新型的知识产业,是生产“智慧”的行业,对咨询人员的知识水平要求很高,只有一流的人才,才能生产出一流智慧产品。可以说,人才是支撑中国咨询业发展的关键。

中国咨询业的兴起及其发展演变

自19世纪中期诞生以来,咨询业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历程,尽管在其发展中有起有伏,各个国家也存在差异,但实践已证明了其生命力的旺盛,特别是在知识经济、信息化、全球化的今天,面对瞬息万变、纷繁复杂的社会,人们对于咨询业的依赖性比以前更强。近20年来,世界咨询市场发展迅速,平均年增长为12%,到2001年为止,全球咨询市场规模达到了1140亿美元。

我国的咨询业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其发展大致分为以下四个时期(详见表1)。

1.萌芽期(1979~1983年)

1978年12月,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召开,此次会议确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客观上为咨询业、咨询人才的产生铺垫了条件。1981年我国第一家独立的咨询机构问世,此时主要的机构有社会团体,包括企协、科协、技协,一些公办研究机构以及民主党派团体,随后政府开始创办咨询业,主要集中在投资、科技和财务咨询领域。但未出现正式的咨询人员,大多数人员仅是从事研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咨询产业。

2.起步期(1984~1992年)

1982年10月,国务院提出“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旨在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由此引起咨询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