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农村减贫

农业结构是新形势下西南农业发展的首要战略问题

西南是中国的欠发达地区,80%以上的是农业人口,“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开始时有2394.7万绝对贫困人口,占全国贫困人口的30%。到1998年底仍有1300万贫困人口。GDP中农业占较大比例,达30%以上,农业在西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目前面临新形势和许多新情况,给欠发达的西南农业的发展,既带来巨大机遇也带来严峻的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使西...

作者:朱淑芳 赖景生 出版时间:2001年03月

2000年北京市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和2001年展望

本部分内容是关于2000年北京市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和2001年展望。文章首先介绍了2000年农村经济发展主要特点,之后对2001年农村经济发展进行了展望,最后给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建议。

作者:许正斌 出版时间:2001年02月

中国农村状况及存在问题的原因

本文首先阐述了农民、农业、农村的现状:80年代初,农村实行农庭承包制,农业连年丰收,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1985年以后,农民负担逐渐加重。其次分析了二元社会结构体制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束缚了农民致富:50年代后期逐步形成的“城乡分割、一国两策”的基本格局目前并没有改变;1993年6月,国家进行新一轮经济调整,控制经济过热;1998年出现全国性的通货紧缩,2/3 的...

作者:陆学艺 出版时间:2001年01月

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农民增收问题突出

本文首先阐述了2000年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从农业生产、乡镇企业、农产品价格与国际贸易、农民收入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其次分析了农业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果: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一退三还”开始启动;扶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接着指出增收问题日益突出:农民收入增速递减是近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突出问题,尽管国家采取了一些增收措施,但农民收入增长下滑的势头并...

作者:何宇鹏 出版时间:2001年01月

农民收入与消费分析

中国革命、建设的关键是农民问题。1999年底,中国农村人口8.7亿多,占全部人口的69.1%,接近美国1880年的水平(71.8%),相差约120年。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各级干部对此始终要有清醒的认识,要采取一切有效的办法逐步解决这个最重要的问题。本文对农民收入与消费做些分析,最后讨论若干政策问题。

作者:张守一 出版时间:2001年01月

走向21世纪的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高级研讨会纪要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和德国威登大学联合主办的“走向21世纪的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高级研讨会,于1999年9月2日至4日在北京召开。与会代表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粮食与可持续发展、农村市场发育与可持续发展、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本投资与可持续发展、农村社区民主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与可持续发展、缓解贫困与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可...

作者:李周 出版时间:2000年11月

论中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农村环境的变化和现状,第二和第三部分论述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和环境污染治理的主要措施,最后,就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进行探讨。

作者:刘国光 出版时间:2000年11月

从农业文明到生态文明——转型期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方法

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保护环境的口号,而且是跨世纪的政治、经济、技术、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是向传统生产方式、价值观念和科学方法挑战的一场生态革命。其内涵包括经济的持续增长、资源的永续利用、体制的公平合理、社会的和谐共生、传统文化的延续及自然活力的维系;旨在探讨一种跨世纪、跨国界、跨领域、跨行业、跨意识形态的先进适宜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生活方式、生命素质及生态秩序。这是人...

作者:王如松 出版时间:2000年11月

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与中国农村合作社的实践

合作社的原则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相一致。但合作社的理念必须服从经济生活的实际,合作社的发展不能脱离现实的经济发展水平,不能突破既定的经济体制框架。中国农民发展合作社,并不是追求某种理念,而是因为合作社这种组织可以保障其经济利益。而社员眼前的经济利益与长远的社会效益并不总是一致的,中国农村当前各类合作社的发展能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仍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

作者:张晓山 出版时间:2000年11月

中国农业的可持续性——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观察

虽然中国农业的比较优势在逐渐减弱,相应地,农业的相对份额已经大大下降,但从农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几种贡献来看,中国农业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信号和政府政策都将继续创造足够的激励,推动农业经济改革的深化,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从而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换句话说,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中,中国农业不会是一个萎缩的部门...

作者:蔡昉 出版时间:2000年11月

减贫路径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