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本文回顾了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状况,分析了农村生态资源的变化,探讨了农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管理。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特点,并研究了国外的相关经验。
近几年,江苏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但也遇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如何进一步健康、有序发展仍值得探讨。本文介绍了江苏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总体情况,分析了其主要特点,并研究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
本文介绍了农民维权组织的典型形式,分析了农民维权组织的意义,探讨了农民维权组织存在的问题。
环境及其变化只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还得同时考虑与之相关联的社会经济结构间的种种复杂关系,特别是人在其中的作用,人类活动毕竟是改变环境的主要因素。本文即以清及民国时期的江汉平原为例来探讨此种生态关系。
本文首先从黄宗智过密化理论内在的逻辑缺陷谈起,并运用区域比较的方法,重新审视近代华北与江南两地农村市场发育水平的高低与市场结构的异同,进而对近代华北农村的市场发育性质及其演变趋势展开新的论证。
20世纪是中国农村发生重要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的时代。尤其是1940年代末以来,土地改革、集体经济制度建立和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直接对民众的生存环境带来变化。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冀南地区(主要是河北省磁县)农民家庭人口状况,并发掘相关档案资料,拟对20世纪几个主要时期以及其重要社会变革前后冀南农民家庭子女数量的变动历程作一纵向考察和比较,以便对当代中国人口转变有具体的把握。
有鉴于近代历史书写只取文字史料而略去图像史料的偏颇,本文将借由赵望云1933年连载于天津《大公报》的百余幅农村写生通信,探讨图像再现如何能成为历史书写。
从中国小额信贷项目近十年的实践和尝试看,至少可以得到以下的若干启示和经验教训:小额信贷的生命力初步显现,大中型项目至今未出现;三种类型的项目面临着各自的问题。
小额信贷适应中国农村目前的家庭承包制,适应分散的、小规模的家庭经济。它对中国社会的稳定有重要意义,对建设小康社会有重要作用。但中国农村的这种经济方式,终将被规模化经营所取代,如果农村长期处于小农经济结构,中国全面进入小康的目标难以实现,只是这个过程受各种因素约束,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和痛苦的阶段。
减贫路径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