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在20世纪的80年代中后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一些研究人员发现,政府的扶贫资金、贴息贷款很难直接到达贫困农户手中,扶贫贴息贷款放下去也很难收回。这笔钱中很大一部分都贷给了乡镇企业、富户,那时候的扶贫贷款政策是用项目、企业、富户来带动贫困户。第一家扶贫经济合作社所以选在河北易县,主要考虑到成本和便于管理问题,特别是当地政府和扶贫机构人士的积极支持。在中国社科院...
于历史原因以及受自然条件限制,南召长期以来比较贫困。近年来,虽然经过县委、县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贫困人口多且居住分散,贫困面大,致使贫困问题仍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社区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能力较低,农户增收速度缓慢,农民生产生活环境较差,贫困人口分散,脱贫难度大等。贫困问题制约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建设社会...
虞城县位于豫、鲁、皖三省结合部,隶属河南省商丘市,西距商丘20公里,距省会郑州230公里,东距苏北重镇徐州120公里,北距北京700公里,东南距南京400公里。虞城县位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和中部发展中地区的接合部,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虞城县在历史上属于自然灾害多发区,风灾、雹灾、旱灾、涝灾多次发生,人民生活长期处于贫困状态。1994年虞城县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虞城扶贫经济合...
涞水县地处河北省中西部,太行山东麓北端,总面积1650平方公里,分山区、丘陵、平原三种地貌,其中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73.4%,丘陵占总面积的7%,平原占总面积的19.6%。人均年纯收入在928元以下的人口5万多人,属于老、少、边、穷地区,2001年被列为河北省重点贫困县,是“环京津贫困带”32个县之一。然而,涞水县却有开展小额信贷的优势,它的自然资源、市场条件等环 境有...
国家在少数民族山区实施的开发式扶贫工程(温饱工程、公共建设工程、调整产业结构等),为什么当地农民不领情呢?开发式扶贫策略为什么会造成干群关系冲突呢? 国家“贫穷落后”论述及其扶贫实践对当地少数民族生计和文化身份认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小春经济作物和公共设施的扶贫开发经营过程中,村干部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本文将继续探究地方国家的“贫穷落后” 论述及市场化的开发式扶贫,如何造...
本研究结合国家—社会关系(国家政策的权力运作和村干部权威角色的变化)和权力与文化宰制两个理论视角,运用云南少数民族行政村——蚌岚河槽三代村干部从政经历的口述故事、一些村民的叙述和档案资料,通过研究干部统制的形成及其衰变过程,探寻中国农村基层政治60年的变迁。研究发现,社会主义国家正是依靠干部统制改变了1949年以前槽区主族控制和抱摸操控的村落政治局面,打造并维护了新的国...
传统农业技术概念在市场经济中的不适应性,导致农业生产和经营环节的分离,制约着农业技术价值的实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农户需求为导向的农业技术体系应该包括处于不同层次并相互关联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经营技术、农业组织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和农业创新技术。在农业技术进步由政府供给主导型向农户需求主导型转变的过程中,农业科技人员应成为农业技术市场运行的主体。
本文运用系统的原理,分别对农业推广体系中的研究、推广和农户等三个系统间的互动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以市场为导向的各利益主体间利益的有机整合是这一体系有效运行的根本动力机制。强调农民在农业推广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农户系统的效率以及通过推广活动增强农民对农户系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农业推广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前提。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