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本文讨论易地扶贫搬迁下生计与生态系统服务的耦合。在第一部分,本文利用在陕南山区农户调研的数据分析微观视角下易地移民搬迁对农户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的影响。在第二部分,本文基于微观视角分析了易地扶贫搬迁对农户“福祉-生态”耦合模式的影响。
本文是对易地扶贫搬迁的生态效益分析。本文首先从家庭、社区、区域三个层面对陕南移民搬迁的经验进行分析、评价和总结,分别提出微观作用模式、社区推动模式、区域协调模式。其次,基于以上三个不同层面所总结的模式,本文提出易地移民搬迁下连接生态与人类福祉的总体模式;该模式的特点在于,通过对农户、社区和区域等不同尺度利益相关者的分析,来评估政策在不同层面、不同主旨、不同时期产生的不同...
本文从安康飞地经济的实施现状、安康生态与环境的现状分析、飞地对安康的环境与生态影响、人口转移过程中环境效益的量化分析、飞地经济工业转移过程中环境效应测算的思路共五个部分研究“飞地经济”发展模式对安康生态与环境的影响。
本文是“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生计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结语。第一,易地扶贫搬迁对农户生计有深远影响:在生计资本方面,搬迁户的生计资本总体优于非搬迁户;从农户生计的整体态势来看,农户移民搬迁后其生计策略的变化基本上契合了政府所提倡的农户生计方式向非农生计转型的发展方向;在家庭消费方面,搬迁政策的实施提高了农户的家庭消费水平;在贫困脆弱性方面,搬迁降低了农户贫困脆弱性,...
本文从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PLCs)的角度考察了中国农村和城市学校之间的教学差距。通过对36名小学教师的深度访谈,本文发现,城乡学校在教研组(TRG)工作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教研组的这些差异导致农村和城市学校的教学能力建设具有不同模式。证据显示,教学和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学校组织环境的影响。这表明,提高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能力是缩小城乡教学差距的重要途径。
本报告在农村人居环境相关理论基础上构建农村人居环境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从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和支撑系统四个方面对全国31个省份和95个抽样城市2022年度农村人居环境发展水平做出评价,在此基础上,从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角度,对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过程中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水平作出评价。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农村人居环境发展水平领先优势稳中有增,省市双重尺度下四大区域...
2022年是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的落地之年,本文总结梳理2022年中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主要进展,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在工作机制、长远规划、资源配置、精准施策、制度建设等方面的经验,以推广应用“千万工程”经验的视角分析我国农村人居环境发展的基础条件、发展阶段以及面临的困难问题,并对农村人居环境发展进行前景展望。
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是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的政策框架逐步搭建,管护标准规范有所增加,社会化服务逐渐兴盛,管护资金投入不断加大,信息化监管水平不断提升。本文分析我国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现状,并参考国外相关管护经验,识别出我国在农村人居环境系统治理、多主体协同、村庄组织管理效率、设施建后管护标准制度、运行管护...
地方政府和职责部门、运行管理单位对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负主要责任,可通过完善管理制度、设立标准规范、优化职能分工、加大财政投入、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但农村人居环境长治长效涉及多级政府、多个职能部门,不同环节的管理职责单位也有所不同,因此,政府上下层级以及各职能部门的政策目标存在不同,资金、人力、物力等投入方向、力度及时序存在差异,作用于千差万别...
探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民付费制度是提高投入强度和增强持续性的必然选择,是农民承担相应义务、分担适当成本的合理实践。本文基于文献研究和河南省典型县(市、区)的入户问卷调查,以农村改厕、农村污水处理、农村垃圾处理三大领域为重点,深入研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户付费制度的可行性及其实施方式,为探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民付费制度、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可持续性长效投入机制提供借鉴。
减贫路径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