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京津冀协同发展影响城乡一体化的实证检验与路径识别

文章摘要

本章将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影响城乡一体化进行实证检验,并详细识别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城乡一体化的影响路径。城乡一体化的实质是通过城乡协调、互动发展不断缩小城乡差距。研究表明,城乡一体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对经济体而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仅取决于地区自身资源禀赋,还受到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深刻影响,第三章的分析表明周边地区对该地区的影响方向是不确定的,即合理分工、协调互动的区域发展格局将加快经济体发展,各自为战、以邻为壑的区域发展格局将阻碍经济体发展。对京津冀而言,三省市之间未能形成良性协同发展格局,导致京津冀地区发展差距扩大,北京市“大城市病”严重,天津市产业结构不合理,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三省市城乡关系不合理,未能实现一体化发展。因此,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平必然对三省市城乡一体化水平产生深刻影响。验证并识别这种影响,对推进京津冀城乡一体化水平意义重大。

作者简介

常野:常野 吉林蛟河人,经济学博士,北京交通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城乡一体化。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级课题十余项。

李孟刚:男,1967年4月出生,山东省博兴县人,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交通运输工程和理论经济学双博士后;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新华社特约经济分析师、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现任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CCISR)主任,大连理工大学北京研究院首席专家,北京印刷学院文化产业安全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国产业安全论坛秘书长、《管理世界》常务编委、《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委会委员。2009年12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博士学位论文《产业安全理论的研究》入选“2009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专著《产业安全理论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先后获得2008年度第十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省部级)二等奖、200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主编《产业经济学》并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作为研究生教材出版,2011年被评为“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013年论文《“小土豆”如何办成“大产业”?——西部地区落实十七大精神加强新农村建设的有效产业支撑》获得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在《光明日报》(理论版)等权威学术报刊发表论文80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主持或参与撰写的高水平内参报告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专门批示,相关政策建议多次被有关部委采纳。作为首席专家主持国家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研究课题——“我国‘十二五’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构建研究”;2008年作为首席专家中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应对重大自然灾害与构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对策研究”;主持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还有: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国家商务部部级课题、教育部重大研究专项课题、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部级课题等。

于重阳:于重阳 山西吕梁人,经济学硕士,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读博士生。参与“西部地区易地移民搬迁工程的精准扶贫机制、综合效益评价与政策创新研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背景下陕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发表SCI论文两篇及国内核心期刊论文数篇,主要研究方向为城乡统筹发展、精准扶贫、“一带一路”经济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