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第二章基于个体的社会比较、渴望适应、自我效能感和控制点等理论探讨了收入渴望的形成机制,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收入渴望形成机制的跨学科整合框架,但尚缺乏从实证分析层面的检验。本章基于陕西富县两个村庄611户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2016年家庭决策者收入渴望数据,从家庭决策者的社会比较收入、收入渴望适应、经济自我效能感和经济控制点对收入渴望形成机制的理论分析结果进行检验,并对比分析两个村庄家庭决策者收入渴望在形成机制上的差异性。
<<
尤亮:安徽六安人,博士,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教师。2007~2018年求学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管理学学士学位、理学硕士学位和管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渴望方面的理论、收入差距、主观幸福感、生物数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在《中国农村观察》、《外国经济与管理》、Nonlinear Dynamics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霍学喜:陕西绥德人,博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现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助理,校社会科学部主任委员,西部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等。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第七届),全国政协第十二、十三届委员会委员等。主要从事农业产业经济、农业区域经济、农产品贸易与政策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40多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0多部。获省部级科技奖励9项,为中央及陕西省呈报决策报告及建议11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