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不同的危机沟通策略会影响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发展和社会效果。本文使用公开数据,对比同样发生在2015年1月的美国“迪士尼麻疹事件”与北京“某大厦麻疹事件”,分析两国在应对公共卫生危机时的危机沟通策略及其社会影响的差异性。两起麻疹暴发事件发生时间接近,发生场所类似,发生原因相同,并造成了相似规模的感染病例。但是两国的危机应对策略显著不同,美国是大力宣传“小题大做”,中国则通过强调“可防可控”尽力大事化小,迅速平息疫情。在短期效果上,两种策略都可以成功平息具体的疫情暴发;但在长期效果上,“小题大做”策略更能够引导公众的认知、推进政策法律的完善、深化学术研究,因而能更有效预防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再次发生。建议:危机应对策略在处理短期危机时,也应该重视长远效果。
<<
MiguelA.Salazar:Miguel A.Salazar,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外籍教授,研究方向为社会风险治理
张颖:张颖,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
胡晓江:胡晓江,通讯作者,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社会风险治理、预防接种与AEFI风险
李远香:李远香,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博士,研究方向为企业社会责任
彭向东:彭向东,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毕业博士,研究方向为AEFI风险治理
韩自强: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风险治理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美国特拉华大学灾害研究中心灾害科学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方向为社会治理、公共安全、灾难和应急管理、风险、灾难、危机与应急管理、计算社会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