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社会福利视角中的需要

  • 作者:彭华民 出版日期:2008年2月
  • 报告页数:23页 报告大小:
  • 报告字数:17860字 所属丛书:社会政策丛书
  • 所属图书:社会福利与需要满足
  • 浏览人数:292     下载次数:0

文章摘要

需要满足是社会福利的主要研究议题,但是,定义需要却十分困难。本章指出, 研究需要要从分析研究的前提开始。需要研究的前提不是经济人而是社会人。在社会人的前提下,需要被视为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行为动力。社会福利研究将需要视为在社会中生活的人在其生命过程中的一种缺乏的状态。人的基本需要如果不能满足,这种缺乏状态将损害人的生命意义。与此相关,需求是对于某个具体物品的要求。社会福利中的需要特征是自然特征与社会特征、个体性与社会性、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结合,同时具有普世性。 以社会福利制度为背景, 需要可以分成终极需要、中介需要和个人需要;社会福利供给者的需要和社会工作者服务的案主的需要;人类基本需要和中介需要。在社会福利服务的过程中,人类的需要可以分为感觉性需要、表达性需要、规范性需要和比较性需要。

作者简介

彭华民: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二级教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教授。四川大学经济学学士,南开大学法学(社会学)硕士,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系社会福利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有:社会政策埋论与实践、社会保障、宏观社会工作、经济社会学、社会福利、社会工作、社会政策等。自1990年起主持联合国儿竜基金会、欧盟、英国国际发展署、英国科学院、美国林肯基金、韩国髙等教育财团等国际合作项目以及国家社会科学基佥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26项。在《社会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独著《消费社会学》与《福利三角中的社会排斥》,主编《社会学概论》,参编教材和词典工具书10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