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人民币汇率两度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应当清醒地看到:尽管国际社会的喧嚣和国内朝野的争论因中国政府毫不含糊的表态而暂告平息,加诸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压力却丝毫没有减轻。对于一个正在逐步融入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如何在短期内应对升值的压力, 在中长期内选择一个长治久安的汇率制度,仍然需要我们认真给出回答。其中,人民币汇率调整的必要性问题、调整汇率水平和改变汇率机制的优先次序问题、在一个不短的时期中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问题,以及建立与弹性汇率制度相适应的一整套体制、机制和技术条件问题等等,都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
李扬: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现代金融学会副会长,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指数专家委员会主席,亚洲金融合作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第三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5次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2015年获“中国软科学奖”,同年获首届“孙冶方金融创新奖”。2016年获“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奖”。2022年获“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1992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同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获国家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2002年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主持国际合作、国家及部委研究项目200余项。出版专著、译著30余部,主编30余部。发表论文500余篇。撰写各类研究报告300余篇。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财政税收金融价格卷,《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经济学卷。主编《金融学大辞典》等大型金融工具书10余部。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宏观经济、财政。
王国刚: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王松奇: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长期从事中国经济相关研究,领域涉及货币、银行、金融市场等,专著《财政补贴经济分析》获1990年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著作奖。其他代表作还有《中国金融改革研究》、《金融全球化研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