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是我国耕地保护的一项重要制度。2009年以来,重庆山区因耕地撂荒灌化流失了大量耕地,对耕地保护构成威胁。基于地块尺度从自然条件、耕作条件以及利用机会成本三个维度对重庆典型山区彭水县耕地撂荒空间特征进行分析,提出参考建议。研究发现:耕地撂荒率与坡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耕地撂荒率与农村道路距离、灌溉距离呈正相关关系;耕地撂荒率与劳动力配置、田块规模呈负相关关系。彭水县耕地撂荒风险评估结果以低风险为主,现有耕地基本稳定,在低、中、高风险区域的地块数量分别占比48.74%、38%、13.27%;未耕种耕地是耕地撂荒的潜在风险源,现有未耕种的耕地在低、中、高风险区的地块数量分别占比7.72%、18.92%、31.21%,应重点进行监测。撂荒防控方面,建议一是优化耕地空间布局,通过规划盘活耕地利用;二是因地施策改善基础条件,全面提升宜机作业水平;三是实现规模经营,推动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集中,增加农产品种植规模;四是健全奖惩机制,政策激励、政策约束、监督管理三管齐下,激发种粮积极性。
<<
马雪莹: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院耕地保护监测所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耕地保护、永久基本农田管理研究。
刘晓瑜: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正高级工程师,注册城乡规划师,兼任重庆市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重庆市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副理事长、重庆市城市规划协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规划评价监测、自然资源综合性政策研究。长期负责组织、研究、实施规划和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评估等事务性、技术性工作。近年来,重点组织实施了重庆市第三次国土调查、全市自然资源常规监测等重大项目,牵头建设了“渝耕保”“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等重大应用。参与中国工程院院地合作项目“重庆‘智慧国土’体系构建与发展路径研究”,为构建重庆市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体系奠定了基础。发表多篇核心期刊论文,出版专著1部。获得市政府发展研究三等奖、中国地理信息产业科技进步特等奖、优秀工程金奖、市城市规划协会优秀城乡规划二等奖等。
罗倩: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院耕地保护监测所工程师,主要从事耕地保护研究。
王晶: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院工程师,主要从事土地利用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