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与实践均表明,旅游是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与适应性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农业文化遗产旅游也成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遗产旅游的重要研究领域。本文在系统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实践,提出了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概念、内涵与类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主要特征及其潜力挖掘过程中需重点关注的问题。研究发现,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具有动态性、区域性、生产与生活耦合性,以及生态与文化复合性的特点,建议在旅游资源开发前期,对相关资源的价值、开发适宜性和开发利用潜力以及关联性旅游资源进行系统评价,在考虑农业文化遗产地整体资源特征的基础上,合理审慎进行开发利用。
<<
闵庆文: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旅游研究与规划设计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联合大学特聘教授。兼任东亚地区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会执行主席,农业农村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学会农业文化遗产分会主任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体系研究分会主任委员,任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生态学报》、《自然资源学报》和《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等编委,曾任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科学咨询小组主席、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态学学会副理事长等。在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与认定、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与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动态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旅游资源潜力与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开拓性工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各3项,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特别贡献奖”、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薪火相传——文化遗产筑梦者杰出个人奖”等荣誉称号。出版相关专著与科普读物50余部,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50余篇。
王博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自然保护地管理、遗产旅游与生态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