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家庭工业统计表
所属图书: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1978~1998)
出版日期:1999年1月
关键词:
追求跨越——河北省清河县私营经济发展小记

《水浒》英雄武二郎的家乡——河北省清河县是一个远离闹市、远离繁华、远离交通要道的僻壤穷乡,人们给它的结论是“四不靠”,“两没有”、不靠山、不靠水、不靠城、不靠交通要道;没有矿产资源,没有地方特产。“穷则思变”,这是一条千真万确的真理。正是因为这里的恶劣条件,才塑造了清河人不畏艰辛、不怕困难、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才培养出了一个又一个敢闯敢干,骁勇能干的创业者、实干家,才会有兴旺发达的今天。

说到清河县私营经济的发展,必须追溯到“一大二公”的那个年代。

清河的工业是从1957年建起全县历史上第一个工业企业——清河棉油加工厂起步的。到“大办五小工业”的70年代,工业企业才有六七家。这里的人民就靠那人均不足二亩的盐碱地,成年累月“面朝黄土背朝天”地产勤劳作,勉强度日。但是,他们一刻也没有停止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当70年代社队集体工副业兴起之时,这里的人民终于找到了施展才能的机会。到1975年,全县社队工副业摊点发展到1479个,遍及全县90%的村。从业劳力达1万多人,其中业务员就达1980人。仅仅四年时间,就获得2485万元的纯收入,这对日工值只有几毛钱的农民来说,是多大的一笔财富啊。然而,好景不长,不久发生的“割资本主义尾巴”,一下子把刚刚兴起的工副业热打了下去,组织者遭到批斗,业务骨干也未能幸免,这些刚刚离开土地的人们,不得不重新操起了农具,开始了“躬耕垄亩”的生活。

这一段历史,对于清河人来说,太重要,太宝贵了。虽然仅仅四五年的时间,但给清河人注入了新思想,开拓了新眼界,锻炼了队伍、积蓄了力量,为以后的更快更大发展,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