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1952~1994西藏地区历年财政收入一览表
所属图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05)
出版日期:2005年10月
关键词:
民族地区扶贫开发:西藏案例分析

引言

在和平解放以前,西藏还是封建农奴制占据着统治地位。不到西藏总人口5%的农奴主阶级占有着西藏95%以上的土地、草场和牛羊,而广大农奴和奴隶几乎没有任何的生产资料,使得他们不得不依附于农奴主,忍受盘剥。他们没有人身权利,生产权利,甚至于生存权利,终年挣扎在饥饿、贫困和死亡线上。同时由于西藏长期处于政教合一的统治下,农奴们的思想也被禁锢了起来。他们缺乏反抗和变革的意识,只知道忍受,而把希望寄托于“来世”。尽管民主改革以后废除了封建农奴制,使得这种局面有所改善,但是其造成的影响仍然存在,成为西藏农牧民处于贫困之中的根源之一。而且西藏号称“世界屋脊”,极为恶劣的生存条件和自然环境严重阻碍了生产和经济的发展,这种生产力不发达和分配严重不平等的现象加剧了西藏地区的贫困问题,使得全区处于区域整体性贫困之中。

但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实现共同富裕”。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目标,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以后,国家就开始陆续对西藏进行扶贫救助工作。在1999年6月9日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曾这样指出,“历史的经验证明,贫困往往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政治动荡、社会不稳定的重要根源。如果不能逐步消除贫困,一个国家就很难长期保持社会稳定;没有稳定,根本谈不上经济和社会发展。我国的贫困县多数分布在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对加强民族团结,巩固边防,维护国家统一十分紧要。”张明:《正视西藏农村的相对贫困深化扶贫开发工作》,《西藏研究》2001年第1期。而西藏地处我国的西南边陲,又是藏族同胞的聚居区,一直以来都是敌对势力试图分裂国家的重要目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