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茶马古道旅游效益分析
所属图书:中国茶产业研究报告(2010)
出版日期:2010年11月
关键词:
中国黑茶产业研究报告

黑茶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一)黑茶产业发展历史

1.黑茶的起源

黑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也是中国特有的茶类,生产历史悠久,品种花色丰富,产区辽阔,产销量大。在古代,由于包装、仓储条件的限制,茶叶用天然的竹笋壳和竹筐包装,密封性差,加之交通不便,茶叶的运输只能依靠人背马驮。为减小体积,将茶叶蒸压成饼,长途跋涉中经日晒雨淋,茶叶逐渐发生了自然发酵,成为陈化普洱茶。据史书记载,早在11世纪就有黑茶,即北宋熙宁年间就有用绿毛茶做色变黑的记载。此时是由绿茶改制做色而成的,还没有将其真正演变成另一类茶,因其品质较接近后来的黑茶品质,故在黑茶这一大茶类分化出来后,将其归为黑茶类。黑茶一词,始见于明嘉靖三年(1524),御史陈讲疏记载了当时湖南安化生产的黑茶,并销往边区以换马的情形:“商茶低仍,悉徵黑茶,产地有限,乃第为上中二品,印烙篾上,书商品而考之。每十斤蒸晒一蓖,送至茶司,官商对分,官茶易马,商茶给卖。”

16世纪末期,湖南黑茶兴起。据记载,湖南黑茶始产于安化,清代光绪年间安化黑茶年产量已达到7000~7500吨。之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经济衰退,黑茶乃至中国茶叶生产随之下滑。1886~1949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衰落时期,华茶从发展高峰一落千丈,1940~1949年黑茶平均年产量仅3000吨左右。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为满足边疆少数民族对茶叶的需求,中央下达“边销茶”指令性的产销计划,使黑茶产业得到较大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黑茶年产量达到了5万吨左右,除了满足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需要外,还有一部分供出口和国内其他地区消费。

2.黑茶的分类及品质特征

中国黑茶按产地分,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