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湖北省乌龙茶产区分布
所属图书:中国茶产业研究报告(2010)
出版日期:2010年11月
关键词:
湖北省茶产业研究报告

湖北省茶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一)湖北省茶产业发展历史

湖北省茶树栽培始于三国时期,发展于唐代,兴盛于清代,尤其是从康熙、乾隆到道光年间,老青茶、红茶出口贸易的发展促进了茶叶生产。抗日战争期间,湖北茶叶生产遭受严重摧残,每况愈下,1949年全省茶园面积仅13万亩,总产量0.175万吨。新中国成立后,省政府确定“大力发展茶叶生产”的方针,增加茶叶产区的商品粮供应,提高茶叶收购价格,同时制定了奖励种茶的办法,茶叶生产逐步恢复发展。20世纪80年代,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茶业放开搞活,给湖北茶叶生产和市场增添了活力。1985年,全省茶园面积为104万亩,产量2.28万吨,产值近亿元。1988年开始,国家对武陵山区、大别山区贫困县进行扶持,鄂西恩施自治州、黄冈地区所辖各县茶叶生产率先出现了持续增长的新局面。1992年全省茶园面积达到92.3千公顷,产量3.06万吨,产值2.8亿元;1997年全省开始实施茶资源综合开发项目,加快了湖北茶产业发展。进入21世纪后,名优茶开发和品牌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茶产业现已成为湖北省振兴山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二)湖北省茶产业发展整体概况

1.湖北省茶产业生产状况分析

(1)种植业发展现状。

2009年湖北省茶园面积达到309.6万亩,其中采摘面积223.6万亩,产量14.4万吨,产值41.6亿元。全省已形成了以英山、大悟为核心的鄂东大别山优质绿茶区,以赤壁、咸安为重点的鄂南幕阜山名优早茶及边销砖茶区,以五峰、夷陵、恩施、鹤峰为重点的鄂西武陵山和宜昌三峡名优绿茶及宜红茶区,以竹溪、武当山、保康、谷城为主的鄂西北秦巴山高香绿茶区等四大优势产区,其茶园面积和茶